所谓好的和田玉 手感究竟好在哪里?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经常听老玩家说一块好的和田玉手感好,那么所谓的和田玉手感是什么感觉呢? 一般来说,和田玉会有以下感觉: 第一种是油 和田玉的油感是指有轻微阻力的油感,就像手里拿着一坨油,用手去推,使油融化。 第二种是粘 其实这里的粘性是一种粗糙的感觉,因为种子
和田玉的历史是非常的悠久的,和中华文明并行有五千多年!五千多年以前的祖先,在选择石头制作器物的时候,就会将那些捡到的美丽的石头挑选出来,然后制作成装饰品,打扮自己,让自己变得漂亮,这就揭开了我们国家玉文化的历史。出土文物证实,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有玉器的存在了,但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艺术价值并不高,可能是由于当时人们制作玉器的经验不足,所以打造的玉器外形都是十分简单的,加上雕琢玉器的技术与工具有限,所以玉器本身大多没有纹饰。大多作为祭祀的通神之物。新疆和田玉进入中原的准确年代是西汉中期,和田玉籽料的发现者是汉代使者张骞,和田玉山料的开发时间是在明代,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还在开发。但玉文化的影响却从上古延续至今。在汉代之前,中国官方用玉总量中,新疆和田玉的比例因玉材供应的稀缺局限,是非常少的。
和田玉的历史发展
商周时玉成了礼器和政治地位的象征,主要以解沙玉工艺的砣制造型与纹饰也逐渐丰富起来。脊齿纹商代特有的纹饰,双环纹为商代特有的纹饰一般用于龙身方型云纹出现商代,盛行春秋至西汉。夔龙纹,一条腿的短身龙西周用的比较多,后代有较大变化,饕餮纹西周极为流行。
春秋战国时期,玉已经作为儒家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了。“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阴阳思想而宗教化;比较玉之尺度,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这高度概括了当时礼学与玉器研究,也是中国人年爱玉风尚的依据。这一时期无论是玉的外形还是其文化价值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春秋时期的云纹繁密、繁而不乱极有规律。两只头的虺纹源于春秋,后世少见。谷纹源于春秋一直延续到晚清。
战国的云纹用细线雕出隐约凸起,云朵排列规律,正反完全吻合。战国出现勾连云纹,螭纹源于战国一直延续到晚清。
新疆和田玉真正成为用玉的历史,是在汉武帝打通中亚丝绸之路后从西域于阗国引入玉石开始的。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汉代至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礼仪性的玉器较前极少,用于丧葬的玉器明显增加,玉制的日用品和装饰品也发展起来。在雕琢工艺方面,圆雕、高浮雕、透雕增多,“游丝毛雕”“汉八刀”等工艺闻名于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远逊色于两汉时期。玉器逐渐以装饰玉、实用鉴赏玉为主,玉器开始走向民间。
自唐朝开始,玉的选料就大多使用和田玉。玄奘途经天山记述瞿萨旦那国(今和田)产“白玉”。随着中亚和西亚的文化艺术进入中原,玉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唐代出现了文人养生吃玉风,消耗了大批玉,成为一时的养生陋习。唐朝玉器上开始使用花卉图案,雕刻的花卉相似实物,唐代出现流云纹、卷草纹、胡人伎乐纹。
五代时期,西北地区的割据政权已开始积极向内地输出和田玉,从此以后,玉石贸易走向活跃。
宋代使用和田玉的规模越来越大,统治阶级多用和田玉。辽金两朝,继承并发展了用玉的传统。宋代玉饰盛行,出现镂雕花鸟纹,折枝花卉和凤鸟纹。
元代玉器用料以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在工艺上出现多层镂空了,起花可达五六层,而且每层的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透视效果。
明代开始,和田山料玉就已大规模开采,大大拓展了玉器市场,终于使普通人有缘成为和田玉的使用者。明代出现山水人物纹。“粗大名”是明代玉器制式的典型代表。
清代制玉达到最高峰,乾隆时期的“大禹治水图玉山”,乾隆挥斥巨资从距北京万里之外的新疆采集重达万斤的巨型玉材,不吝人力、财力历时三年才将其运至内地,在扬州召集各路能工巧耗时7年终于雕刻完工,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和田玉饰品、摆件、器皿等成为艺术收藏珍品。
和田玉的采集和质地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它名玉是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和田玉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传说古时捞玉,在官员监督下,制定了严格的捞玉法规,捞玉的都是童子女人,这些人必须是赤身裸体在河中捞玉30人一行或20人一行截河并肩,赤脚踏玉而步,遇有玉石,躬腰拾起,岸上即击鼓一声,官即过朱清点。待到日落西山,摸玉人出水上岸,即按所击鼓声次数,索取玉石块数。清代相庆在一首诗中有这样的描述:“羌肩锨足列成行,踏水而知美玉藏。一锤鼓声朱一点,岸波分处缴公堂。”可见那时官方捞玉制度的严格,官兵层层把守。
和田玉属于透闪石,开发利用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沟通中西文化的“丝绸之路”,其前身就是输送和田玉的“玉石之路”。它比“丝绸之路”还要早4400多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田国境内而被称为“于田玉”。直到1883年清光绪九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取名和田玉才130年的历史。全世界共有透闪石玉矿床120多处,分布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新西兰、韩国、朝鲜、台湾等,其中,加拿大产量为世界第二位。
中国古代一直推崇君子如玉的传统美德,孔子说:“君子比德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君子文化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文化,所以玉成了中华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的一种特有收藏品,清代乾隆和慈禧这两位就是玉器界最好的两个代言人。收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刚才说过和田玉属透闪石玉石,透闪石属闪石族矿物中的钙质闪石亚族,是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矿物中的一员。和田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和阳起石,都属单斜晶系。和田玉的主要构造包括块状构造和片状构造,以块状构造较为常见。和田玉可呈油脂光泽、蜡状光泽或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很柔和,不强不弱,让人看着舒服,摸着润美。一般来说,玉的质地纯,光泽就好;杂质多,光泽就弱。一般光泽油润者价值较高,光泽干涩者价值就会降低。和田玉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绝大多数为微透明,极少数为半透明。
和田玉质地是玉石质量的综合表现,包括形状、滋润程度、裂纹、杂质等等,和田玉的矿物组成决定了其质地优良。
质地细腻。因其粒度极细,所以质地非常细腻,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
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羊脂玉就是以玉滋润如羊脂一般而著名。
透明度。即“水头好”,为微透明。琢成的玉件显得水灵,有生气。
杂质极少。有的达到无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谓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鳃理自外,可以知中”。
和田玉的颜色变化
和田玉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白色、青白色、青色、黄色、碧色、墨色等。当和田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白色透闪石时,和田玉则呈白色。由于和田玉的化学成分中含有金属镁,随着铁对透闪石分子中镁的类质同象替代,和田玉可呈深浅不同的碧绿色,铁含量越高,和田玉呈现出的绿色越深。当和田玉中的透闪石含细微石墨时则成为墨玉。
在和田玉中,白玉最为珍贵,白玉中最佳者为羊脂白玉,是玉中上品。羊脂白玉的特点是白、透、细、润。黄玉出产甚少,故色纯、质润的鸡油黄,其身价不在白玉之下。按照国家标准样品以颜色分类,和田玉分为6个大类: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和糖玉,每一类都有参照标准。
传统分类,依据颜色花纹将和田玉分为8类: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糖玉和花玉。
白玉指呈白色的软玉,传统珠宝界对于不同程度的白色软玉有不同的叫法,如羊脂白、梨花白、雪花白、象牙白、鱼骨白、糙米白、鸡骨白等,其中以呈羊脂白色,之所以称之为羊脂白玉,是因为玉质类似于羊的白板油,状如凝脂,为和田玉独有。羊脂白玉数量甚少,价值很高。和田白玉多数为一般白玉,但白玉要白而温润,如果白而不润,便是死白,不是上等好玉。
青白玉指介于白玉与青玉之间,似白非白,似青非青的软玉。
青玉中国传统的“青玉”为深绿带灰或绿带黑色。青玉最为常见,从淡青色到闪绿的深青色。青玉是软玉中最硬的,但颜色不如白玉美,价值较白玉也低。
碧玉呈绿至暗绿色的软玉,有时可见黑色斑点,上好的碧玉色如翡翠,古代妇女常以碧玉作头饰,大家都听说过“碧玉簪”的故事。“明朝吏部尚书李廷甫将女儿秀英许配翰林王裕之子玉林。秀英的表兄顾文友因求婚不成,便买通孙媒婆向秀英借得玉簪一支,连同伪造的情书,在秀英成婚之日,暗置于新房之中,玉林果然中计,疑秀英不贞,备加冷落和凌辱。廷甫闻女被虐,赶往王府责问,玉林方出示情书、玉簪,遂使真相大白。然秀英已被折磨成疾。玉林悔恨不已,上京赴考得中状元,请来凤冠霞帔向秀英认错赔礼,秀英想起前情,满腹怨情,不愿接受凤冠,并对王玉林数落责备,尽情倾诉。在王玉林诚恳认错和婆婆等劝慰下,李秀英尽释前嫌,夫妻重归于好。”
碧玉是新疆和田软玉中的一个品种,碧玉色如菠菜叶,略有透明感,呈油脂或蜡状光泽。由于所含成分不同,颜色和结构均不如其它软玉均一,色彩淡的呈彩色,色彩深的呈墨绿色,还有斑杂的大环斑状。
黄玉由淡黄、甘黄至黄闪绿色的软玉。黄玉的颜色一般比较淡,黄色鲜艳,浓艳的极为罕见,优质黄玉不次于羊脂白玉。
墨玉由黑色到淡黑色,其黑色分布或为点状,或为云雾状,或为纯黑,在整块玉料中黑色有深有淡,即使在一块以黑色为主的玉石上也会杂有青色,甚至白色,其中墨玉的黑色是由微鳞片状石墨引起的。商代巧色玉鳖的龟壳就是墨玉。
玉龟不但造型生动,更让人敬佩的是古代匠人就想到用俏色的方法,利用玉料原始石皮的颜色表现龟壳的颜色。这份智慧,这份巧妙的构思,这种艺术的创造力,这份匠心,让人肃然起敬!
糖玉指呈血红、红糖红、紫红、褐红色的软玉,其中以血红色糖玉为最佳,多在白玉和青玉中居从属地位。
和田玉玉料的分类
和田玉按产出环境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原生矿:山料;次生矿:山流水、子料、戈壁料。
新疆白“子料”外形呈鹅卵状,一般块度较小,体态光滑,质地紧密,颜色以白色为最佳,外皮是子料的重要外观特征。新疆白玉“山料”块度大,有不规则棱角,质地也比子料粗,颜色以青白、灰白为多。“戈壁料”大小不等,多为片状,表面光滑,常带有波纹面和大小不等的沙孔,质地细腻、紧密、坚硬。“山流水”与“戈壁料”在外形和质地上有类似地方,但块度稍大,颜色较白。
子料又名子儿玉,是指软玉原生矿经风化、冰川、泥石流、河水不断冲刷、搬运而形成。子料其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
山料又名山玉,或叫宝盖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的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质量常不如子玉。
2018年,新型的和田玉山料——米达料出现,产地新疆且末。现在旅游景区出卖的纪念品和流入市场的和田玉多为且末料。
且末县,一个自称“玉都”的昆仑山脚下的小城,玉石的产量和质量却不亚于和田,位于巴州最南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北麓,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是一处历史厚重的人文自然古地。是昆仑山和阿尔金山脚下的世外桃源,它的西面距离和田地区民丰县315公里,东距若羌县280公里。
山流水经自然风化、泥石流或雨水冲刷后形成的次原生矿玉料,是子玉和山料玉的过渡状态。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受自然剥蚀及泥石流、雨水和冰川的冲蚀搬运、冲刷,就变成了山流水料,尚未形成鹅卵状,表面较光滑。山流水价值好于山料,仅次于籽料,新疆本地人戏称“山流水料是籽料的妈妈”。
戈壁料经地壳变动被搬运至戈壁滩中,并受大风暴等砂石冲击而形成的以片状为主的玉材,表面有风蚀痕迹。
和田玉的养生。
“人养玉,玉养人。”就是养生养身文化的写照,也有很多玉器收藏者也在到处找出玉石的中医功效。和田玉中的微分子微量元素能养身养性,其实在古医术之中是有记载的。盘玉藏玉,也是一种修炼身心,克己收心的过程,是很好的养生之道。
平安富贵是中国所有家庭的愿望,中华民族一直把平安放在富贵的前面,孩子身上挂一个长命锁。无事牌,平安扣、手镯、戒面、吊坠、手把件都是平安文化影响玉器的收藏,延伸出的,戴鹭鸶求升官,戴貔貅求发财,戴朱砂求辟邪,以至后来发展起来的翡翠文化等祝福文化,都与和田玉有关。
和田玉保健功效
稳定情绪。和田玉色泽温和,佩戴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可以减轻精神或是心理上的压力,有助于夜晚入眠。
补充微量元素。和田玉本身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通过与人体肌肤接触后被吸收,给人体补充了所需的微量元素,平衡人体各项生理机能,有利于身体健康。
调节阴阳。佩戴和田玉也可以起到像针灸一样的效用,能够刺激人体各大穴位,促进内部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身体状况,有利于治疗头痛、失眠等症状,调节阴阳平衡。
增强反应能力。和田玉经过加工后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光电效应,能够作用于人体,与人体磁场发生共振,从而增强人体反应能力,使大脑集中注意力。
《神农本草》中曾记载,黄玉能够除热润肺滋毛发,还能疏通血脉,明目清耳,养身体五脏,对于一些身体疾病也颇有疗效。
和田玉的纹饰
谷纹:整齐排列的蝌蚪状纹饰,象谷牙。流行于战国秦汉。
乳丁纹:凸起的乳突状圆钉。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常见于战国、秦汉。
云雷纹: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圆形转角的称云纹;方形转角的称雷纹。在商周时期的玉器和青铜器上最为盛行。
蒲纹:成排密集排列的六角形格子纹饰。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
蟠螭纹:象四脚蛇或壁虎的爬虫。梯形头、无角、四支脚、圆形长卷尾。
虺纹:蛇状纹饰。无角、无腿。
和田玉各产地特征结构分析详解--知识分享贴
不管是刚接触和田玉的小白还是老玩家,一般都会认为和田玉就是新疆产的,其实新标准出台,地区已经不作为判定是否是真正的和田玉的标准,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聊一聊新疆各地区产的和田玉的特征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一下。 简单来说和田玉有广义和狭义之
夔龙纹:一足或两足龙形怪兽。圆眼、方嘴、方形卷尾。
饕餮纹:一种贪吃的怪兽的头部。
兽面纹:怪兽的脸。
剪影状动物纹饰:像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其内往往有谷纹、云纹等纹饰。如龙纹虎纹凤纹鹰纹鸟纹象纹,龟纹,鱼纹等。
汉代双龙纹珩。其间有云雷纹、双阴线
几何形纹饰:由曲线或直线构成的几何形图案。几何纹是几何图案组成有规律的纹饰,有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式。
人面纹
工艺与组合纹饰:雷纹纹、阴纹,浮雕、透雕,减地工艺造型生动
和田玉的辨伪
和田玉从古代起,一直是中国玉器的主流用料,备受尊崇。质量好的和田玉价值连城。因此,和田玉新古玉器的仿制、伪造,历来有之。一般而言,辨伪一件和田玉器首先应给予定名,进而运用归纳和类比相结合的方法,辨明器物的玉质、皮色和沁色。然后再根据文献记载进行分析,归纳出各时代玉器的品种、类型、纹饰和工艺特点等,逐步辨别真假。
加工工艺与制作年代辨伪。和田玉的制作与加工工艺历史悠久,各时代的琢玉工艺水平不一样,制作玉器的工具也不一样。因此,加工工艺是辨别玉器年代的重要依据。
新石器时代早期,玉器制作主要采用琢磨制,圆度不很规则,平面厚薄不均,还留有琢磨制的痕迹,没有抛光。钻孔是采用木棍砂磨制钻孔,上下不一致,有磨制痕迹。新石器时代后期,和田玉器制作逐渐发展到载料、成形、做孔、施纹、抛光等工序。商代的和田玉器花纹直道多,弯道少;粗线条多,细线条少;阴纹多,阳纹少。制玉工具采用砣具,和田玉器纹线深浅不均。线条宽窄不均,钻孔采用管钻法,先斜磨孔,后直钻孔,钻孔外大里小,常称“马蹄眼”。钻孔采用管钻法,先斜磨孔,后直钻孔,钻孔外大里小,所以叫“马蹄眼”。
历朝历代的玉器形状、艺术表现手法也不相同,或者新器型出现。如果鉴定的古玉器型和卖家所说的朝代不同,应该警惕是假古玉。各朝各代的纹饰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鉴别玉器的真伪,从纹饰上可以推断出来。尤其仔细观察纹饰的细节变化。
和田玉的时代特点
商代“双阴线”
西周“一面坡刀”
战国“游丝毛雕”
汉代“汉八刀”
唐代“飞天”品字云纹
宋代折枝花束纹
元代秋山春水纹
明代“粗大名”
清代“乾隆工”
仿古玉器辨伪
和田玉仿古制作方式大致有3种:第一种是用青海玉与俄罗斯玉等类似和田玉质的玉器完全仿制:第二种是用类似和田玉质的青海玉等玉器依托某些古玉器的形状重新创作,制成一种仿古而又创新的玉器,有时在边角或背面做人工伤残:第三种是用劣质玉材仿古。质地较劣的玉材含有杂质,在制器时有意留下一些玉的旧边皮,这种玉器质地古朴。色泽古雅,非常类似出土的千年古物。
上述3种类型仿古玉器的辨伪,首先应看玉质,其次了解玉器的产地以及玉的颜色及皮色,最后看工艺及沁色。
辨别和田玉古玉器的时代
首先应掌握各时代的作品风格及时代的需要。和田玉汉代进入中原,各个时期都有其典型特征,
从气味辨伪古玉器。和田玉器由于埋藏环境、出土时间的不同,气味也不尽相同。新出土的玉器气味接近陶瓷气味,土腥味较浓。出土存放的传世古玉器用热水泡有土腥味,经常盘玩清洗的传世古玉器没有土腥味。仿制古玉器有种刺鼻的化学气味及泥土味,无陶瓷味和土腥味。
从氧化现象辨伪古玉器。和田玉器氧化现象是一种化学反应。和田玉器年代越久,氧化现象越重,但玉器表面仍能清晰观察到细加工及抛光的琢磨痕迹,也有部分形成蚀孔、蚀斑现象,摸上去润滑、光洁。所谓氧化现象主要是玉器表面、局部式全部变成氧化白斑,灰白色、黄白色、鸡骨白色等现象。用生石灰及其他化学物质烧出来的仿制古玉器表面氧化痕迹的白斑没有光泽度,摸上去手感干涩,用强光灯照射表皮,白斑痕迹无深浅层次感。
把玩和田玉,不妨一掂、二摸、三看。掂掂重量,感受玉石的密度,有坠感的玉更为准确。
用手掂和田玉的厚重。和田玉的密度比一般玉石大,所以比重达到了2 9到3 1之间,握在手里有一种压手感,手感重量十足。和田玉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就像手里握着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
拿古玉真品与待定品反复比较。和田玉的表面有着特别鲜明的特点,比如和田玉有着非常明显的油脂光泽,在自然光下会反射出一种自然、滋润的色泽,看上去特别舒服。假玉会给人感觉没有灵气,色泽干枯。观察沁色、包浆,古玉沁色和包浆不是普通的造假工艺能造出来的那种年代感。细观古玉刀工,随着造假水平的提高,古玉上的刀痕成为了鉴别古玉的重要依据。手工和机器加工的特征有很大差异。观察古玉玉料,玉料有软硬之分、还有碧玉、汉白玉、玉髓、蛇纹石、青金石等都可以作为玉料。由于玉料不同,埋藏地下后的环境也不同,因此出土后的情况也不同。例如:良渚文化玉器以地方玉为主,南方湿润的天气,受沁严重,产生了很多鸡骨白玉器。红山文化玉器以岫玉为主,北方干燥的天气,出土后受沁较少,偶然发现红斑也均匀自然,汉代以后大量使用了和田玉。
用手触摸玉器是最直接的方法。所有天然玉石的表面都有一种冰润、自然之感,和田玉也同样如此。质地较差的玉,触摸时不会有温润的感觉,或无冰凉的感觉。由于玉质不同,冰凉、润滑程度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玉,感觉也不太一样。需要收藏爱好者经常把玩不同类型的玉来找感觉。抚摸和田玉,和田玉有很细腻感觉,质地细腻、结构紧密、白度自然才是和田玉魅力所在!看和田玉油油腻腻的感觉,具有油性。
选择纹饰优美或者不俗的纹饰。好的纹饰应该章法有条不紊。
选择精工雕琢的古玉。古玉的抛光、装潢也非常重要。
玉器五彩斑斓的沁色。玉器长久的被埋在密闭的墓穴或是土壤中,受到土壤、地温、地湿、坑内物质等等的影响,玉器本身分子会发生质变,导致结构水散失,使其孔隙变大,土壤中的各类显色杂质就会慢慢的侵入到玉质内部,这样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沁色了。
比如黄色、红色或是赭色的土沁,就是由于土壤中的三价铁离子侵入玉质内部,根据侵入的多少而呈现黄、红、赭等不同的颜色。
黑色沁是土壤中或是坑内物品的有机质侵入玉质内部发生了碳化反应,以及含碳的物质腐烂后慢慢侵入形成的。
玉器长期在水中发生了物理、化学反应以后,形成的水沁现象。玉器产生了分子内部结构的变化,形成了絮状、饭糁状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饭糁”,不是真正的沁色。
古和田玉会同时出现钙化、裂缝、沁色、变形等多种现象,仿古玉是绝不会有多种现象同时存在。
古和田玉钙化过渡自然,分布不固定,如果有裂缝,缝裂细长而且自然弯曲,会不断的延伸,有的裂缝会明显的高出玉表面,形成交错的现象,用手摸上去会有挡手的感觉。
仿造火烧和田高古玉会布满均匀、短小、平直的裂纹;真品和田玉将钙化的玉器放在温水中,会发现多处缝裂中会有连续不断的、细小的气泡冒出。高古和田玉钙化部分多有开窗出现,开窗的形状变化不一,并且开窗与钙化边缘过渡自然。
古玉受沁最慢的地方是表面最光洁和距离边缘远的地方,在到了满沁或者快到满沁的状态时,往往会留有一小块尚未受到沁染而显露原来玉器底子的地方,这片地方就称为“开窗”。
玉器阴阳面的钙化程度也不一样,阴面较阳面钙化厉害,阳面多见开窗现象。伪古玉则没有明显变化。
高古和田玉钙化部分会慢慢的还原回玉性,把玩老和田玉,会慢慢再通透、润泽,原来钙化的部分看不见的沁色会呈现出来,伪古玉盘玩时基本没有变化。
高古和田玉打光,不会通透,片状钙化程度差的可能透一些,钙化过渡的边缘部分有的通透,过渡自然。伪古玉界限分明,没有过渡。
钙化的和田玉器会伴有地弯现象的产生(有的叫桥变,也有的叫“地障”)。一般出现地弯现象的玉器主要为片状玉器,圆雕件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只要有地弯现象的玉器必定也会有钙化现象的产生,否则就有可能是臆造品。仿造或者化学原料所造的钙化,会显得生硬而无光泽。
高古和田玉的最大特征是有橘皮纹:基于玉器表面为水平基础,高出平面一些突起而形成。橘皮纹的产生往往会伴随钙化一起出现,在没有钙化的玉器表面很难看出橘皮纹,所以有橘皮纹产生的玉器一定是老和田玉,当然没有橘皮纹的玉器也不一定不是老玉。
怎样选择和田玉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对和田玉或多或少都会有接触和了解,对和田玉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我在选择和田玉有这些要素
油润度:翡翠看种,和田玉挑润。这里所谓的润,说的就是和田玉的油糯性。所谓的油糯性,表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和田玉质地的细腻与滋润,有浑厚度的玉玉质白而不透,越浑厚的料出油越快。
润度:和田玉越细腻越好,细度是评判和田玉玉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和田玉独特的玉质、润度以及手感。更专业的说法包括两个方面:颗粒细腻度和结构细腻度。颗粒细腻度:是说籽料里面颗粒的大小。籽料的颗粒越小,它的油润度和手感也就越好。细腻度、致密度都很好的玉打磨出来会有很强的玉质感。
色泽:古人称和田玉“温润而泽”,就是它的光泽带有很旨的油脂性,给人以滋润的感觉。这种光泽很柔和,不强也是不弱,即没有强光的晶灵感,也没有弱光的蜡质感,使人看了舒服,摸着润美。和田玉颜色尽量要正,白的最好能不发闷,假如还能不闪青就完美了。碧的青的最好让人感觉鲜艳,同等情况下,白玉的确比较畅销。玩皮色的,尽量选巧色,白玉上面带巧色就更好了。
纯度:净是选择产品的主要因素,尽量不要有杂质,棉,侵染,石性(巧雕除外),用肉眼看有没黑点,脏点,灰点,脏沁等各种各样不是和田玉成分的杂质就可以了,实在没法避免的,力争正面或者要部位没有受到影响。
雕工:
包含外观,工艺,大小。首先是型合手,比例协调,形态和煦,刀法利落。再就是设计巧妙,主题突出,形态灵魂,传神惊叹。最后是线条舒展,雕刻立体,神型逼真,巧妙大气。
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玉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与尊贵。2003年10月底历经几年时间的中国“国玉”评选工作结束,新疆和田玉获得“美玉”称号,被中国宝玉石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国石”。(鹊华居士)
本文源自头条号:鹊华居收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选择和田玉 产地非常重要 并非所有的玉石都是和田玉
玉的选择自古以来就有明确的定义和方法。但随着新疆和田玉产量几近枯竭,其他产地的和田玉也争先恐后地达到高点,导致和田玉市场混乱。但是,这比通过现象购买玉石时的产地重要多了! 玉的历史 人类和石头的关系密不可分!自从人类从熟练使用火进入最初的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