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玉大揭秘:玉料禁采、无料可买?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玉料禁采、无料可买” 这种传言其实在许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这就比如是房地产市场高喊房价要降一样,只闻其声,未有其形。#和田玉# 相对于大多数的和田玉收藏(#和田玉收藏#)家而言,多身处内地,对于新疆和田地区的本地市场了解并不详细。绝大多数收
珠圆玉润这个词很多人都知道,何为润?纠结起来貌似很模糊。
1、不干枯,湿燥适中:湿~。~泽。滋~。
2、加油或水使不干枯:~肠。~滑。浸~。
3、细腻光滑:光~。滑~。珠圆玉~。
4、使有光泽,修饰:~饰。~色。
5、利益:利~。分~。
6、以财物酬人:~笔。
以上是度娘百科对润字的解读,其中第三条同样提到了珠圆玉润这个词。仅仅是细腻光滑对于玉润的解释不够准确,且听小火娓娓道来,谈谈对和田玉油性的个人理解!
油性要分两个方面。
其一,看起来油;其二,摸起来油。
翻开《系统宝石学》对和田玉光泽的定义为油脂光泽,同时也是和田玉的鉴定指标之一。
那是不是说和田玉都油呢?
凡事都是相对的,虽然和田玉做为一种透闪石为主的玉石,油脂光泽是特性之一,但比较起来还是会有高低之分,不同品质的和田玉体现出的油性是不同的。
在和田玉的语言中,油和干是一对反义词,干巴巴、干巴疵咧这种形容词或许可以构建起各位藏友对油润对立面的想象空间。
玉石体现出的油性并非表面涂了油,而是料子本身所展现出来的。
否则表面的油挥发了以后,也就现了原形。
不论是看,还是摸感知到的油性又与两个方面有关。
其一,料子本身的品质;其二,抛光技术。
有的料子天生就是干,再怎么抛光也油不了。
相反,料子再油,抛磨砂光不可能油,抛玻璃光也不可能油,抛揉(油、柔)光如果做的不到位,油性也展现不出来。
注:抛亮光的碧玉环
玉的油并不是滑那么简单。
提到油,很多人会联想到滑,又会想到光滑,无阻尼感。
注:精密工业用钢珠
玉的油性用油字并不能完全概括,或许用润字更为贴切一些,摸起来很滑且稍有阻尼感,却并不失厚重感。
或许正如很多学者说提及的国人的审美已经达到病态美的程度。
和田玉的产状
根据和田玉形成和变迁的不同,一般把和田玉分为原生矿和次生矿两大类。不同的矿床产出形态称为产状。包括原生矿的山料产状,次生矿的山流水、戈壁料和子料产状,一般常见的和田玉具有四种产状。 1、 山料 产于新疆和田地区昆仑山北坡的原生玉矿的闪石玉。一般
这种油性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羊脂,更贴近生活的莫过于凝结后猪大油。
拇指推过去腻腻滑滑的,感觉是能将其融化掉,却又不能。
带毛孔的籽料手感好是因为啥?
这要从籽料的形成说起,山上的和田玉原石经过搬运来到河道,与河床里的石砂磕碰从而形成了毛孔,这也是籽料鉴定的标准之一。
这种毛孔是凹凸不平的,而不是平面,跟如今的和田玉抛光技术不可同日而语。
按照这个特征推论,即便是这籽料的品质再好,没有很好的抛光技术,也不会油润,因此手感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那难道产生了悖论么?
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新疆和田的河道里的籽料并非是不停滚动的,反而往往是相对静止的状态,挖玉的时候是牢牢的夹在河床的泥砂石里。
那么这种相对静止的状态是否与出土的玉器类似呢?
注:战国谷纹璧标本
众所周知的玉器埋藏在土里也会产生包浆,那么籽料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用这个示意图来代表籽料的毛孔,设想一下外缘的部分经过磕碰后,再经过流水砂砾打磨后,相对光滑一些,而毛孔底较少抛光到,因此相对毛糙一些。
注:籽料毛孔特写
打磨相对光滑的外缘部分,包浆易察觉,而打磨相对毛糙的部分,包浆则相对不易察觉。
上面两张照片是同一块明代玉璧标本的两个侧面,可见打磨光滑的部分包浆明显,而打磨粗糙的一面,包浆不易察觉。
因此,解释带毛孔(带皮子的部分)的籽料为何手感油润,则不难理解了,因为他有包浆了。
同理,很多肉细且紧致的和田玉籽料表皮亮度很高,原因则在于毛孔细小,表面的包浆更易察觉,因此有了籽料亮度这个概念。
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玉会越盘越润。
这块玉从雕工上来看,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肯定到不了民国),表面的包浆却很厚重。除了料子本身的油性原因之外,打磨和佩戴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佩戴把玩玉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玉器再次抛光的过程,人手部的皮肤相当于5000目以上的砂纸,抛光打磨的越细,则包浆越明显。
自然氧化的过程与把玩的过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或交叉或者同时进行。
下期请继续关注《开门、老的、到代、小年份都是什么意思?》
本文源自头条号:小火寄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疆和田玉明清古玉赏
和田玉自清中期开始、采用大量的优质籽料白玉作玉雕原料;这与乾隆皇帝喜欢和田玉是密不可分滴!所以说清代和田玉以白润著称、并多羊脂玉!下边分享几块清中期新疆和田玉、供喜欢和田玉的朋友们鉴赏… 明代籽料岁寒三友 清早期龙纹手把件、龙系四爪龙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