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隔万里大漠,和田玉为何成了中原最珍贵的文化代表?

和田玉中的王者——俄碧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提起碧玉,可能之前几年会比较“消沉”,但随着玩家越来越注重“色”开始,碧玉因其华丽的碧色上升到和田玉界中的“一线小花”。因碧玉产地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不少玩家还是默认“新疆碧玉”为最好的碧玉,真的是这样吗?下面带你了解碧玉中的王者——俄碧

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的璀璨明珠,虽然说自古就有四大名玉的说法,但是一旦提到玉,人们最长想到的还是和田玉,和田玉就是“玉”这个概念的代名词。

那么,和田玉是如何从众多玉料中脱颖而出的呢?今天遇鉴就带大家扒一扒。

在传统文化上,玉就和各种美好的概念结合在一起,自古就有“玉有五德”的说法,无论文人才子,还是达官贵人,都以佩玉为荣,在民间形成了深厚的玉文化。

由于中原王朝对玉器和玉文化的推崇,人们总会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玉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玉文化法院最早的地区,是东北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早在6000年前,这些地方的先祖就制作出精美的玉器,而黄河流域要在2000年以后才出现玉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新石器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制作工艺品和生产工具,都是就近取材,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域,附近都盛产玉石,所以这两个区域最早形成玉文化。而黄河流域没有玉石产地,也就不可能有玉器出现。

再等到2000年以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夏商周三个王朝,这几个朝代对玉器推崇备至,先后建立了用玉制度,上层社会对玉器的需求大大增加,统治阶层急需稳定而优质的玉石供应。

而这一时候,红山地区和良渚地区经过千百年开采,玉石矿脉早就枯竭,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降遥远的西域,和田玉也就是在这一时间进入中原人民的视野。

由于玉石品质极高,远远胜过其它玉料,和田玉一经流入中原,就在玉文化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不管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都以拥有和田的羊脂美玉为荣。

直播买和田玉,要留意这些坑

​ 根据我个人的体验,即使是卖真货和田籽玉的直播间,也要注意以下几点。当然那些卖假货的直播间根本就不要去。 和田籽玉的品质通常要从细度、油性、白度、皮色、绺裂等方面来评价,所以在这几个方面,就要特别留意在屏幕看直播的视觉与实物差异。 细度和油性

只是在当时,中原对边陲地区的掌控非常薄弱,对和田玉的产地也就认知不足,人们只知道这些洁白无瑕的玉料来自于阗国,所以和田玉最早叫于阗玉。又有传说和田玉出产于昆仑山,所以和田玉又叫昆仑玉。

之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中原王朝彻底掌控了西域,人们才知道了和田玉的真正产地。在新疆有两条大河,一条叫喀拉喀什河,河里盛产青玉,所以又叫墨玉河;一条叫玉龙喀什河,河里盛产白玉,所以又叫白玉河。

和田玉里最上乘的羊脂美玉,就是白玉河的特产。随着中原王朝对玉料的需求日趋狂热,价比黄金的和田玉就源源不断地流向中原地区。

等到清代的时候,乾隆皇帝是和田玉的狂热爱好者,剿灭准格尔汗国以后,乾隆专门在新疆设置采玉官,负责和田地区的玉石开采。采玉官在和田当地招募人手,由精锐士兵监督他们开采玉石,而后收缴,进贡朝廷。

据当时文献记载,开采玉石的时候,白玉河两岸都有精锐士兵把守,采玉工则二十人一排,赤脚在河水里踩来踩去,一旦踩到玉石籽料,就弯腰拾起,同时岸上有士兵鸣锣,采玉官就根据鸣锣次数统计玉石产量。如果最后上缴的玉石和鸣锣次数对不上,相关人等便要被治重罪。

据统计,在乾隆一朝,和田地区进贡的玉料就重达20余万斤。经过这种竭泽而渔的开采,到嘉庆年间,白玉河的籽料已经开采殆尽,而嘉庆皇帝对玉石也不热衷,朝廷就放开了对和田玉的开采限制,允许民间开采。于是无数人蜂拥前往和田地区,希望采到美玉,一夜暴富。

后来到了道光年间,朝廷干脆撤销了采玉官,把开采玉石的权力完全下放到了民间。不过朝廷仍然保留着玉石抵扣赋税的政策,于是和天地区的美玉仍然滚滚不断地流向中原地区和京畿重地,人们纷纷以佩戴美玉为身份的象征,甚至有人不惜散尽家财,只为求得一方美玉。

到了现代社会,民间对和田玉的需求更盛,然而白玉河的玉材基本枯竭,上品籽料可遇不可求,于是和田玉的替代品就纷纷登上舞台,诸如戈壁料、青海料、俄罗斯料等,虽然在外观上跟和田玉颇多类似,但终究无法达到和田玉白璧无瑕的境界,价格也就差之千里,在收藏上我们一定要多加小心。

本文源自头条号:遇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和田玉价格如此之高,谁是推手?背锅的来了

谁推和田玉的价格?结果终于在这里! 如今,和田玉价格昂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多年来,和田玉从按公斤卖,到按克卖,再到如今的克价过万,在人们眼皮子底下一路扶摇直上。 玩玉人,玉雕师和玉商无一例外感到昂贵。 那么究竟是谁推高了和田玉的价格呢? (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