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玉文化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吗?

和田玉形成过程的简述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 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玉的形成按先后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重要时期

和田玉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喜欢是和中国历史的玉文化分不开的,和田玉的历史是伴随着我国文明发展史一路走来,并一脉相承,息息相关是我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考古发现,和田玉最早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当时我们的先祖在昆仑山的脚下发现了这种美丽的石头。所以用来制作装饰品和朋友之间缔结友谊的信物,在中国颇具影响的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石家文化等,从这些文化遗址中大量出土的文物,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和田玉文化的历史久远。但和田玉最早的称呼并不是叫做和田玉,战国时期和田玉被称为“禺氏之玉”。秦代也称为“昆山之玉”,以后还有叫“玉田玉。和田玉还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的大量出现和使用是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玉器发展迅速,品种可达数十种,经常会出现在装饰、丧葬、礼仪等场合。和田玉经过战国时期的快速发展,古人做出的玉器已经非常精美了,但流行的区域还不广泛。基本上都是出现在比较偏远的边疆地区,而和田玉的价值地位的确认则是在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实行皇帝制,从此和田玉变因造型精美,款式丰富,被带进了皇宫大院,成了御用之物。特别是象征皇权的玉玺很多都是和田玉玉制作而成,所以和田玉也就成了帝王的象征,也同样成了达官贵人争抢的对象,以拥有一块和田玉饰品而感到骄傲。

历史的进程发展到两汉,在张骞的带领下我国的丝绸之路被打开了,因此和田玉便随着丝绸之路一路被带到了中原地区,深得达官贵人的喜欢。但由于由于汉朝末期战乱四起,玉器的发展进入了低迷时期,尤其是在三国两晋时期。但和田玉的使用却没有受到影响,和田玉中的名品,现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材质就是新疆的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

「科普」说起和田玉,大家都不陌生,那什么是和田玉?

温润之美的和田玉 和田玉是软玉的一种,主要产地新疆和田、青海、俄罗斯、韩国等,主要颜色有白、青、赤、黄、黑等,其中新疆和田的羊脂白玉是和田玉中最好的品类,其特点白细润。因此市面上有很多冒充羊脂白的 其他玉石,大家要擦亮眼睛哦。 和田玉虽然硬度

和田玉真正的巅峰时期则是我国的盛唐时代,正所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这期间社会发展稳定,文化繁荣昌盛,在外交,文化,政治等诸多领域都属于我国巅峰,文化交流和进贡使者也是络绎不绝,因此和田玉便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时间的和田玉不管是数量质量还是加工技术都达到空前的高度。玉器不再单一单调,和田玉的雕刻图案更加丰富,纹路细腻鲜明。雕刻的花卉近似实物。

元明清时代代玉器是在继承宋、辽金玉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代玉器用料以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在加工工艺上具代表性的就是多层镂空。多层镂空工艺手法在元代已经发挥到了极致,除了能在平面上雕刻出双层图案出来以外,还可以在玉料上多层雕琢,起花可达五六层,而且每层的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透视效果。而明清时期的玉器千姿百态,造型各异。尤其在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并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加以糅合变通,创造并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治玉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历史的长河发展到了现代,和田玉的名称又有了新的定义,学术界对和田玉是按产地来划分还是按矿物成分来划分存在很大争议,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GSB 16-3061-2013《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正式确定--"和田玉实物样品国家标准不论产地,一律按其矿物成分来界定。"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新疆和田玉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有专家认为:探讨史前古玉玉质及玉料的来源对研究中国玉器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重要意义。通观中国古代玉器,各地的先民无不以其地质、地貌的不同条件,以各自原始的审美标准就地采玉,就地取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釆玉的技术是越来越强,范围也是收到的限制越来越小,人们对玉的认知程度越来越深刻。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和田玉,还是从文化的角度看和田玉,和田玉都是中国玉器中的精品,为我国玉文化史谱写了重要篇章。

本文源自头条号:恋石斋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和田玉器欣赏